中国食品网

产品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着力构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十四五”时期高校持续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着力构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十四五”时期高校持续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本报讯  (见习记者 崔丹阳)“十四五”期间,我国高校立足支撑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明显成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情况。

  一是发挥国家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十四五”期间,高校实现了系列原创基础理论、底层技术原理的突破。75%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来自于高校,超过50%的国家科技进步奖来自高校。

  二是形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生态。通过一体设计、统筹推进,布局建设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园优化重塑、推动高等研究院建设,着力构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汇聚产学研和政府政策、金融资本的支持,搭建“一站式、全链条”公共转化平台,让更多原创性成果快速概念验证熟化,加快从“书架”到“货架”,培育新质生产力。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中心作为首个区域中心,一年来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已经建成了28个公共转化平台,对接高校成果4800多项,近180项落地进行转化。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发挥产业、国际化和金融优势,正在加快打造国际转移转化中心。目前,北京中心已经启动建设。同时,上海交通大学依托“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与领军企业共建研发平台达200多个,孵化了一批高科技企业。西安交通大学的“创新港”,构建了企业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一批新型的大学科技园对科技转化、服务国家战略特别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了显著贡献。

  三是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的良性互动。启动实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在创新研究中培养高端人才,在培养高端人才中实现创新。围绕信息、能源、生物等9大领域,重点布局一批先导项目,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特别是以重大战略任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牵引,打破学校、学院、学科的壁垒,推动高等教育界与产业界、地方的深度融合,实现重大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突破,实现人才培养与解决实际问题、复杂问题相结合,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再创新。在部分中央高校和地方开展试点,长周期稳定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原创性科技创新。改进评价导向,切实改善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的生态环境。

  怀进鹏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以国家战略需求为最高追求,引导广大高校创新在前、勇挑重担,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培养高端人才,坚决履行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和担当。

返回
版权所有:中国食品网 电话:
地址: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2005009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