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食品安全 汇聚热点新闻

中国食品网 > 未来成长 > 详情

食安科普成效显著 中小学生“食”力较强 《二〇二一年全国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素养报告》发布

22-08-31


  本报讯  (记者王薇)精准评估青少年群体的食品安全素养水平,有助于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8月29日,在第十三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由“食品安全线上挑战答题赛”答题数据统计形成的《2021年全国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素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指出,长期以来,政府、企业、媒体等社会各界开展的食品安全科普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中小学生群体的食品安全素养水平较高,但仍存在地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需继续健全完善学校食品安全依法治理体系,加强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宣传教育。

  《报告》指出,中小学生整体答题正确率为80.17%,显示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群体食品安全素养水平较高。

  从地域上看,素养水平最高的省份是海南,中小学生答题正确率达84.50%。其次是福建与湖南,分别为79.51%和76.68%。山东、广西、安徽等省份正确率为67%—69%。辽宁、云南、内蒙古、吉林正确率较低,不足60%。

  从年级上看,学生年级越高,答题正确率越高,食品安全素养越高。数据显示,小学生平均答题正确率为60.41%,初中生为69.79%,高中生为76.13%。

  从知识结构上看,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素养结构较为均衡,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虽有差异,但不明显。其中,对与疫情防控相关知识的掌握较好,答题正确率为84.25%,其次是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82.92%)和营养健康知识(80.72%)。对水资源知识和直接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弱,答题正确率分别为78.67%和78.56%。整体来看,普通题的回答正确率为81.08%,困难题的回答正确率为74.94%,两者相差6.14个百分点。

  “中小学生对疫情防控相关的食安知识的掌握最好,表明疫情防控与食安科普相得益彰,学校、家庭与学生本身均受益。”天津科技大学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王书军在对《报告》进行解读时指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食安科普工作的推进不但不应松懈,反而可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深度结合。

  同时,《报告》也指出了一些问题。在对答题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中小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差异非常明显。例如,对优质花生油的判断依据、运动饮料能否代替水、食物要煮熟煮透等知识点,中小学生的掌握程度都非常高,答题正确率超过95%。但是对容易污染冰箱内食物的细菌名称、高温烹煮对食物营养素的影响、哪种肉类所含营养素最高等知识点,中小学生普遍没有掌握,答题正确率不足30%。一些专家认为难度不高、较为普通的知识点,中小学生的答题正确率却并不高。例如,食用腐败食物引起组胺中毒的表现、工业酒精不能饮用是因为其中含有哪种物质等,正确率仅为20%—50%。

  此外,《报告》指出,各地参与活动的学生人数差别较大,没有覆盖到个别偏远省份。对此,王书军建议,在后续活动中,活动主办方可与教育主管部门加强沟通,与各地学校一同探索更加灵活的合作方式,持续提高中小学生参与率。


0

热点排行

上一篇 下一篇